礦山發(fā)生事故后,礦山救護隊不可能立即到達事故地點。實踐證明,礦工如能在事故初期及時采取措施,正確開展自救互救與急救,可以減小事故危害程度,減少人員傷亡。
所謂“自救”,就是礦山發(fā)生災害事故時,在災區(qū)或受災變影響區(qū)域的每個工作人員避災和保護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而“互救”則是在有效地自救前提下為了妥善地救護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自救和互救的成效如何,決定于自救和互救方法的正確性?!艾F(xiàn)場急救”是在事故現(xiàn)場對遭受傷害的人員進行的應急救治。為了確保自救、互救和急救有效,最大程度地減小損失,每個入井人員都必須熟知以下內容:
(1)熟悉所在礦井的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
(2)熟悉礦井的避災路線和安全出口;
(3)掌握避災方法,會使用自救器等防護器具;
(4)掌握搶救傷員的基本方法及現(xiàn)場急救的操作技術;
第一節(jié) 礦工自救與互救
礦井發(fā)現(xiàn)災害事故時,災區(qū)人員正確開展救災和避災,能有效地保證災區(qū)人員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災情的擴大。大量事實證明,當?shù)V井發(fā)生災害事故后,礦工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積極、正確地采取、自救、互救與急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損失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發(fā)生事故時現(xiàn)場人員的行動原則
(一)、及時報告災情
發(fā)生災害事故后,事故地點附近的人員應盡量了解或判斷事故性質、地點和災害程度,并迅速地利用最近處的電話或其他方式向礦調度室匯報,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區(qū)域發(fā)出警報,使其他工作人員盡快知道災情。在匯報災情時,要將看到的異常現(xiàn)象(火煙、飛塵等)、聽到異常聲響、感覺到的異常沖擊如實匯報,不能憑主觀想象判定事故性質,以免給領導造成錯覺,影響救災。這在我國礦山救援中是有沉痛教訓的。
(二)、積極搶救
災害事故發(fā)生后,處于災區(qū)內以及受威脅區(qū)域的人員,應沉著冷靜。根據(jù)災情和現(xiàn)場條件,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時投入現(xiàn)場搶救,將事故消滅在初起階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圍,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在搶救時,必須保持統(tǒng)一的指揮和嚴密的組織,嚴禁冒險蠻干和驚慌失措,嚴禁各行其事和單獨行動;要采取防止災區(qū)條件惡化和保障救援人員安全的措施,特別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觸電、墜落、頂幫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發(fā)生。
(三)、安全撤離
當受災現(xiàn)場不具備事故搶救的條件,或能危及人員的安全時,應由在場負責人或有經(jīng)驗的老工人帶領,根據(jù)礦井災害預防和應急處理計劃中規(guī)定的撤退路線和當時當?shù)氐膶嶋H情況,盡量選擇安全條件最好、距離最短的路線,迅速撤離危險區(qū)域。在撤退時,要服從領導,聽從指揮,并根據(jù)災情使用個體防護用品和器具;遇有溜礦井、積水區(qū)、垮落區(qū)等危險地段,應探明情況,謹慎通過。災區(qū)人員撤出路線選擇的正確與否決定了自救互救的成敗。
(四)、妥善避災
如無法撤退時,應迅速進入預先筑好的或就近地點快速建筑的臨時避難硐室,妥善避災,等待礦山救護隊的救援,切忌盲動。
事故現(xiàn)場實例表明:遇險人員在采取合適的自救措施后,是能夠堅持較長時間而獲救的。例如:井下大災事故的避險,據(jù)經(jīng)驗總結及教訓吸取,①凡避難位置較高的均死亡,位置較低的絕大部分人保存了生命。②俯臥在底板上并用沾水毛巾堵住嘴的人保住了生命。與此相反,特別是迎著煙霧方向的人死亡。③事故發(fā)生后,恐慌亂跑,大哭大叫的人大部分死亡。
二、自救和避難硐室
(一)自救器
自救器是一種輕便、體積小、便于攜帶,戴用迅速、作用時間短的個人呼吸保護裝備。當井下發(fā)生火災、爆炸、煤和瓦斯突出等事故時,供人員佩戴,可有效防止中毒或室息。
自救器分為過濾式和隔離式兩類(見附表)。為確保防護性能,必須定期進行性能檢驗。
附表 自救器種類及其防護特點
種 類 | 名 稱 | 防護的有害氣體 | 防護特別 |
過濾式 | CO過濾式自救器 | CO | 人員呼吸時所需的O2仍是外界空氣中的O2 |
隔離式 | 化學氧自救器 | 不 限 | 人員呼吸的O2由自救器本身供給,與外界空氣成分無關。 |
壓縮氧自救器 | 不 限 |
1、過濾式自救器
它是利用裝有化學氧化劑的濾毒裝置將有毒空氣氧化成無毒空氣供佩戴者呼吸用的呼吸保護器。僅能防護一氧化碳一種氣體。適用于災區(qū)內空氣中氧濃度不低于18%和一氧化碳濃度不高于1.5%。
1)使用方法如下述。
2)注意事項:
(1)在井下工作,當發(fā)現(xiàn)有火災或瓦斯爆炸現(xiàn)象時,必須立即佩用自救器,撤離現(xiàn)場。
(2)佩用自救器時,當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達到或超過0.5%,吸氣時會有些干、熱的感覺,這是自救器有效工作的正?,F(xiàn)象。必須佩用到安全地帶,方能取下自救器,切不可因干、熱感覺而取下。
(3)佩用自救器撤離時,要求勻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勻。禁止狂奔和取下鼻夾、口具或通過口具講話。
(4)在佩用自救器時,因外殼碰癟,不能取出過濾罐,則帶著外殼也能呼吸。為了減輕牙齒的負荷可以用手托住罐體。
(5)平時要避免摔落、碰撞自救器,也不許當座墊用,防止漏氣失效。
2、化學氧自救器
它是利用化學生氧物質產(chǎn)生氧氣,供礦工從災區(qū)撤退脫險用的呼吸保護器。用于災區(qū)環(huán)境大氣中缺氧或存有有毒氣體的條件下。
使用時按以下步驟進行:
(1)佩戴時,將腰帶穿入自救器腰帶環(huán)內,并固定在背部后側腰間。
(2)使用時,先將自救器沿腰帶轉到右側腹前,左手托底,右手下拉護罩膠片,使護罩掛鉤脫離殼體丟掉。再用右手掰鎖口帶扳手至封條斷開后,丟開鎖口帶。
(3)左手抓住下外殼,右手將上外殼用力拔下丟掉。
(4)將挎帶套在脖子上。
(5)用力提起口具,立即拔掉口具塞并同時將口具放入口中,口具片置于唇齒之間,牙齒緊緊咬住牙墊,緊閉嘴唇。
(6)兩手同時抓住兩個鼻夾墊的圓柱形把柄,將彈簧拉開,憋住一口氣,使鼻夾墊準確地夾住鼻子。
(7)戴好頭帶,將頭帶分開,一根戴在頭頂,一根戴在后腦勺上。
(8)戴好安全帽,迅速撤離災區(qū)。
(9)撤離災區(qū)時若感到吸氣不足時,應放慢腳步,做長呼吸,待氣量充足時再快步行走。
3、壓縮氧自救器
它是利用壓縮氧氣供氧的隔離式呼吸保護器,是一種可反復多次使用的自救器,每次使用后只需要更換新吸收二氧化碳的氫氧化鈣吸收劑和重新充裝氧氣即可重復使用。用于有毒氣體或缺氧的環(huán)境條件下。
1)使用方法。
(1)攜帶時挎在肩膀上。
(2)使用時,先打開外殼封口帶扳把。
(3)再打開上蓋,然后左手抓住氧氣瓶,右手用力向上提上蓋,此時氧氣瓶開關即自動打開,隨后將主機從下殼中拖出。
(4)摘下帽子,挎上挎帶。
(5)拔開口具塞,將口具放入嘴內,牙齒咬住牙墊。
(6)將鼻夾夾在鼻子上,開始呼吸。
(7)在呼吸的同時,按動補給按鈕,大約1~2s,氣囊充滿后立即停止(使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氣囊空,供氣不足時,按上述方法操作)。
(8)掛上腰鉤。
2)注意事項。
(1)高壓氧氣瓶儲裝有20Mpa的氧氣,攜帶過程中要防止撞擊磕碰,或當座墊使用。
(2)攜帶過程中嚴禁開啟扳把。
(3)佩用撤離時,嚴禁摘掉口具、鼻夾或通過口具講話。
(二)避難硐室
避難硐室是供礦工在遇到事故無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設施。分永久避難硐室和臨時避難硐室2種。永久避難硐室事先設在井底車場附近或采區(qū)工作地點安全出口的路線上。對其要求是:設有與礦調度室直通電話,構筑堅固,凈高不低于2m,嚴密不透氣或采用正壓排風,并備有供避難者呼吸的供氣設備(充滿氧氣的氧氣瓶或壓氣管和減壓裝置)、隔離式自救器、藥品和飲水等;設在采區(qū)安全出口路線上的避難硐室,距人員集中工作地點應不超過500m,其大小應能容納采區(qū)全體人員。臨時避難硐室是利用獨頭巷道、硐室或兩道風門之間的巷道,由避災人員臨時修建的;所以,應在這些地點事先準備好所需的木板、木樁、粘土、砂子或磚等材料,還應裝有帶閥門的壓氣管。避災時,若無構筑材料,避災人員就用衣服和身邊現(xiàn)有的材料臨時構筑避難硐室,以減少有害氣體的侵入。
在避難硐室內避難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有衣物、礦燈等明顯標志,以便救護隊發(fā)現(xiàn)。
(2)待救時應保持安靜,不急躁,盡量俯臥于巷道底部,以保持精力、減少氧氣消耗,并避免吸入更多的有毒氣體。
(3)硐室內只留一盞礦燈照明,其余礦燈全部關閉,以備再次撤退時使用。
(4)間斷敲打鐵器或巖石等發(fā)出呼救信號。
(5)全體避災人員要團結互助、堅定信心。
(6)被水堵在上山時,不要向下跑出探望。水被排走露出棚頂時,也不要急于出來以防二氧化硫、硫化氫等氣體中毒。
(7)看到救護人員后,要保持冷靜,不要過分激動,以防血管破裂造成傷害。
三、各類災害事故時自救與互救措施
(一)礦井火災事故時的自救與互救
(1)首先要盡最大的可能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質、地點、范圍和事故區(qū)域的巷道情況、通風系統(tǒng)、風流及火災煙氣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與自己所處巷道位置之間的關系,并根據(jù)礦井災害預防和應急處理計劃及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確定撤退路線和避災自救的方法。
(2)撤退時,任何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驚慌、不能狂奔亂跑。應在現(xiàn)場負責人及有經(jīng)驗的老工人帶領下有組織地撤退。
(3)位于火源進風側的人員,應迎著新鮮風流撤退。
(4)位于火源回風側的人員或是在撤退途中遇到煙氣有中毒危險時,應迅速戴好自救器,盡快通過捷徑繞到新鮮風流中去或在煙氣沒有到達之前,順著風流盡快從回風出口撤到安全地點;如果距火源較近而且越過火源沒有危險時,也可迅速穿過火區(qū)撤到火源的進風側。
(5)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時間內不能安全撤出時,應在設有儲存?zhèn)溆米跃绕鞯捻鲜覔Q用自救器后再行撤退,或是尋找有壓風管路系統(tǒng)的地點,以壓縮空氣供呼吸之用。
(6)撤退行動既要迅速果斷,又要快而不亂。撤退中應靠巷道有聯(lián)通出口的一側行進,避免錯過脫離危險區(qū)的機會,同時還要隨時注意觀察巷道和風流的變化情況,謹防火風壓可能造成的風流逆轉。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照應,互相幫助,團結友愛。
(7)如果無論是逆風或順風撤退,都無法躲避著火巷道或火災煙氣可能造成的危害,則應迅速進入避難硐室;沒有避難硐室時應在煙氣襲來之前,選擇合適的地點就地利用現(xiàn)場條件,快速構筑臨時避難硐室,進行避災自救。
(8)逆煙撤退具有很大的危險性,在一般情況下不要這樣做。除非是在附近有脫離危險區(qū)的通道出口,而且又有脫離危險區(qū)的把握時;或是只有逆煙撤退才有爭取生存的希望時,才采取這種撤退方法。
(9)撤退途中,如果有平行并列巷道或交叉巷道時,應靠有平行并列巷道和交叉巷口的一側撤退,并隨時注意這些出口的位置,盡快尋找脫險出路。在煙霧大、視線不清的情況下,要摸著巷道壁前進,以免錯過聯(lián)通出口。
(10)當煙霧在巷道里流動時,一般巷道空間的上部煙霧濃度大、溫度高、能見度低,對人的危害也嚴重,而靠近巷道底板情況要好一些,有時巷道底部還有比較新鮮的低溫空氣流動。為此,在有煙霧的巷道里撤退時,在煙霧不嚴重的情況下,即使為了加快速度也不應直立奔跑,而應盡量躬身彎腰,低著頭快速前進。如煙霧大、視線不清或溫度高時,則應盡量貼著巷道底板和巷壁,摸著軌道或管道等爬行撤退。
(11)在高溫濃煙的巷道撤退還應注意利用巷道內的水,浸濕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辦法進行降溫,改善自己的感覺,或是利用隨身物件等遮擋頭面部,以防高溫煙氣的刺激等。
(12)在撤退過程中,當發(fā)現(xiàn)有發(fā)生爆炸的前兆時(當爆炸發(fā)生時,巷道內的風流會有短暫的停頓或顫動,應當注意的是這與火風壓可能引起的風流逆轉的前兆有些相似),有可能的話要立即避開爆炸的正面巷道,進入旁側巷道,或進入巷道內的躲避硐室;如果情況緊急,應迅速背向爆源,靠巷道的一幫就地順著巷道爬臥,面部朝下緊貼巷道底板,用雙臂護住頭面部并盡量減少皮膚的外露部分;如果巷道內有水坑或水溝,則應順勢爬入水中。在爆炸發(fā)生的瞬間,要盡力屏住呼吸或者閉氣將頭面浸入水中,防止吸入爆炸火焰及高溫有害氣體,同時要以最快的動作戴好自救器。爆炸過后,應稍事觀察,待沒有異常變化跡象,就要辨明情況和方向,沿著安全避災路線,盡快離開災區(qū),轉入有新鮮風流的安全地帶。
(二)礦井透水事故時自救與互救
1、透水后現(xiàn)場人員撤退時的注意事項
(1)透水后,應在可能的情況下迅速觀察和判斷透水的地點、水源、涌水量、發(fā)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況,根據(jù)災害預防和應急處理計劃中規(guī)定的撤退路線,迅速撤退到透水地點以上的水平,而不能進入透水點附近及下方的獨頭巷道。
(2)行進中,應靠近巷道一側,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體,盡量避開壓力水頭和泄水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滾動的礦石和木料撞傷。
(3)如透水破壞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標,迷失行進方向時,遇險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風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4)在撤退沿途和所經(jīng)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護人員的注意。
(5)人員撤退到豎井,需從梯子間上去時,應遵守秩序,禁止慌亂和爭搶。行動中手要抓牢,腳要蹬穩(wěn),切實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6)如惟一的出口被水封堵無法撤退時,應有組織的在獨頭工作面躲避,等待救護人員的營救。嚴禁盲目潛水逃生等冒險行為。
2、透水后被圍困時的避災自救措施
(1)當現(xiàn)場人員被涌水圍困無法退出時,應迅速進入預先筑好的避難硐室中避災,或選擇合適地點快速建筑臨時避難硐室避災。迫不得已時,可爬上巷道中高處空間待救。如系老窯透水,則須在避難硐室處建臨時擋墻或吊掛風簾,防止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氣體傷害。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設明顯標志。
(2)在避災期間,遇險礦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狀態(tài),情緒安定、自信樂觀、意志堅強。要作好長時間避災的準備,除輪流擔任崗哨觀察水情的人員外,其余人員均應靜臥,以減少體力和空氣消耗。
(3)避災時,應用敲擊的方法有規(guī)律、間斷地發(fā)出呼救信號,向營救人員指示躲避處的位置。
(4)被困期間斷絕食物后,即使在饑餓難忍的情況下,也應努力克制自己,決不嚼食雜物充饑。需要飲用井下水時,應選擇適宜的水源,并用紗布或衣服過濾。
(5)長時間被困在井下,發(fā)覺救護人員到來營救時,避災人員不可過度興奮和慌亂,以防發(fā)生意外。
(三)冒頂事故時的自救與互救
1、工作面冒頂時的避災自救措施
(1)迅速撤退到安全地點。當發(fā)現(xiàn)工作地點有即將發(fā)生冒頂征兆,而當時又難以采取措施防止工作面頂板冒落時,最好的避災措施是迅速離開危險區(qū),撤退到安全地點。
(2)遇險時要靠壁幫貼身站立或到木垛處避災。從工作面發(fā)生冒頂?shù)膶嶋H情況來看,頂板沿礦壁冒落是很少見的。因此,當發(fā)生冒頂來不及撤退到安全地點時,遇險者應靠壁幫貼身站立避災,但要注意片幫傷人。另外,冒頂時可能將支柱壓斷或推倒,但在一般情況下不可能壓垮或推倒質量合格的木架。因此,如遇險者所在位置靠近木架時,可撤至木架處避災。
(3)遇險后立即發(fā)出呼救信號。冒頂對人員的傷害主要是砸傷、掩埋或隔堵。冒落基本穩(wěn)定后,遇險者應立即采用呼叫、敲打(如敲打物料、巖塊,可能造成新的冒落時,則不能敲打,只能呼叫)等方法,發(fā)出有規(guī)律、不間斷的呼救信號,以便救護人員和撤出人員了解險情,組織力量進行搶救。
(4)遇險人員要積極配合外部的營救工作。冒頂后被礦石、物料等埋壓的人員,不要驚慌失措,在條件不允許時切忌采用猛烈掙扎的辦法脫險,以免造成事故擴大。被冒頂隔堵的人員,應在遇險地點有組織地維護好自身安全,構筑脫險通道,配合外部的營救工作,為提前脫險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2、獨頭巷道迎頭冒頂被堵人員避災自救措施
(1)遇險人員要正視已發(fā)生的險情,切忌驚慌失措,堅信領導和工友們一定會積極進行搶救。應迅速組織起來,主動聽從災區(qū)中班組長和有經(jīng)驗老工人的指揮。團結協(xié)作,盡量減少體力和隔堵區(qū)的氧氣消耗,有計劃地使用飲水、食物和礦燈等。做好較長時間避災的準備。
(2)如人員被困地點有電話,應立即用電話匯報災情、遇險人數(shù)和計劃采取的避災自救措施;否則,應采用敲擊鋼軌、管道和巖石等方法,發(fā)出有規(guī)律的呼救信號,并每隔一定時間敲擊一次。不間斷地發(fā)出信號,以便營救人員了解災情,組織力量進行搶救。
(3)維護加固冒落地點和人員躲避處的支架,并經(jīng)常派人檢查,以防止冒頂進一步擴大,保障被堵人員避災時的安全。
(4)如人員被困地點有壓風管,應打開壓風管給被困人員輸送新鮮空氣,并稀釋被隔堵空間的有害氣體。但要注意保暖。
第二節(jié) 現(xiàn)場急救
一、現(xiàn)場創(chuàng)傷急救技術
現(xiàn)場創(chuàng)傷急救技術包括人工呼吸、心臟復蘇、止血、創(chuàng)傷包扎、骨折臨時固定和傷員搬運等。
(一)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適用于觸電休克、溺水、有害氣體中毒、窒息或外傷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狀態(tài)者。如果呼吸停止不久大都能通過人工呼吸搶救過來。
在施行人工呼吸前,先要將傷員運送到安全、通風良好的地點,將傷員領口解開,放松腰帶,注意保持體溫。腰背部要墊上軟的衣服等。應先清除口中臟物,把舌頭拉出或壓住,防止堵住喉嚨,妨礙呼吸。各種有效的人工呼吸必須在呼吸道暢通的前提下進行。常用的方法有口對口吹氣法、仰臥壓胸法和俯臥壓背法三種。
1、口對口吹氣法
它是************、操作最簡單的一種方法。操作前讓傷員仰臥,救護者在其頭的一側,一手托起傷員下頜,并盡量使其頭部后仰,另一手將其鼻孔捏住,以免吹氣時,從鼻孔漏氣;自已深吸一口氣,緊對傷員的口將氣吹入,造成傷員吸氣。然后松開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幫助傷員呼氣。如此有節(jié)律地、均勻地反復進行,每分鐘應吹氣14~16次。注意吹氣時切勿過猛、過短,也不宜過長,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3為宜。
2、仰臥壓胸法
讓傷員仰臥,救護者跨跪在傷員大腿兩側,兩手拇指向內,其余四指向外伸開,平放在其胸部兩側乳頭之下,借半身重力壓傷員胸部,擠出傷員肺內空氣;然后,救護者身體后仰,除去壓力,傷員胸部依其彈性自然擴張,使空氣吸入肺內。如此有節(jié)律地進行,要求每分鐘壓胸16~20次。
此法不適用于胸部外傷或SO2、NO2中毒者,也不能與胸外心臟擠壓法同時進行。
3、俯臥壓背法
此法與仰臥壓胸法操作法大致相同,只是傷員俯臥,救護者跨跪在傷員大腿兩則。因為這種方法便于排出肺內水分,因而此法對溺水急救較為適合。
(二)心臟復蘇
心臟復蘇操作主要有心前區(qū)叩擊術和胸外心臟按壓術兩種方法。
1、心前區(qū)叩擊術
心臟驟停后立即叩擊心前區(qū),叩擊力中等,一般可連續(xù)叩擊3~5次,并觀察脈搏、心音。若恢復則表示復蘇成功;反之,應立即放棄,改用胸外心臟按壓術。操作時,使傷員頭低腳高,施術者以左手掌置其心前區(qū),右手握拳,在左手背上輕叩。
2、胸外心臟按壓術
此法適用于各種原因造成的心跳驟停者。在胸外心臟按壓前,應先作心前叩擊術,如果叩擊無效,應及時正確地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其操作方法是:
首先將傷員仰臥木板上或地上,解開其上衣和腰帶,脫掉其膠鞋。救護者位于傷員左側,手掌面與前臂垂直,一手掌面壓在另一手掌面上,使雙手重疊,置于傷員胸骨三分之一處(其下方為心臟),以雙肘和臂肩之力有節(jié)奏地、沖擊式地向脊柱方向用力按壓,使胸骨壓了3~4cm(有胸骨下陷的感覺就可了);按壓后,迅速抬手使胸骨復位,以利于心臟的舒張。按壓次數(shù),以每分鐘60~80次為宜。按壓過快,心臟舒張不夠充分,心室內血液不能完全充盈;按壓過慢,動脈壓力低,效果也不好。
使用此法時的注意事項是:
(1)按壓的力量應因人而異;對身強力壯的傷員,按壓力量可大些;對年老體弱的傷員,力量宜小些。按壓的力量要穩(wěn)健有力,均勻規(guī)則,重力應放在手掌根部,著力僅在胸骨處,切勿在心尖部按壓,同時注意用力不能過猛,否則可致肋骨骨折,心包積血或引起氣胸等。
(2)胸外心臟按壓與口對口吹氣應同時施行,一般每按壓心臟4次,作口對口吹氣1次,如1人同時兼作此兩種操作,則每按壓心臟10~15次,較快地連續(xù)吹氣2次。
(3)按壓顯效時,可摸到頸總動脈、股動脈搏動,散大的瞳孔開始縮小,口唇、皮膚轉為紅潤。
(三)止血法
止血方法很多,常用暫時性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幾種:
1、指壓止血法
即在傷口附近靠近心臟一端的動脈處,用拇指壓住出血的血管,以阻斷血流。此法是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暫時性止血措施;在指壓止血的同時,應立即尋找材料,準備換用其他止血方法。
2、加墊屈肢止血法
當前臂和小腿動脈出血不能制止時,如果沒有骨折和關節(jié)脫位,這時可采用加墊屈肢止血法止血。
用肘窩處或膝窩處放入疊好的毛巾或布卷,然后屈肘關節(jié)或屈膝關節(jié),再用繃帶或寬布條等將前臂與上臂或小腿與大腿固定
3、止血帶止血法
當上肢或下肢大出血時,在井下可就地取材,使用膠管或電纜皮等,壓迫出血傷口的近心端進行止血。
1)止血帶的使用方法:
(1)在傷口近心端上方先加墊。
(2)急救者左手拿止血帶,上端留5寸,緊貼加墊處。
(3)右手拿止血帶長端,拉緊環(huán)繞傷肢傷口近心端上方兩周,然后將止血帶交左手中、食指夾緊。
(4)左手中、食指夾止血帶,順著肢體下拉成環(huán)。
(5)將上端一頭插入環(huán)中拉緊固定。
(6)在上肢應扎在上臂的上1/3處,在下肢應扎在大腿的中下1/3處。
2)止血帶使用注意事項:
(1)扎止血帶前,應先將傷肢抬高,防止肢體遠端因瘀血而增加失血量。
(2)扎止血帶時要有襯墊,不能直接扎在皮膚上,以免損傷皮下神經(jīng)。
(3)前臂和小腿不適于扎止血帶,因其均有兩根平行的骨干,骨間可通血流,所以止血效果差。但在肢體離斷后的殘端可使用止血帶,要盡量扎在靠近殘端處。
(4)禁止扎在上臂的中段,以免壓傷橈神經(jīng),引起腕下垂。
(5)止血帶的壓力要適中,即達到阻斷血流又不損傷周圍組織為度。
(6)止血帶止血持續(xù)時間一般不超過1h,太長可導致肢體壞死,太短會使出血、休克進一步惡化。因此使用止血帶的傷員必須配有明顯標志,并準確記錄開始扎止血帶的時間,每0.5~1h緩慢放松一次止血帶,放松時間為1~3min,此時可抬高傷肢壓迫局部止血;再扎止血帶時應在稍高的平面上綁扎,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復綁扎。使用止血帶以不超過2h為宜,應盡快將傷員送到醫(yī)院救治。
4、加壓包扎止血法
主要適用于靜脈出血的止血。其方法是:將干凈的紗布 、毛巾或布料等蓋壓在傷口處,然后用繃帶或布條適當加壓包扎,即可止血。壓力的松緊度以能達到止血而不影響傷肢血液循環(huán)為宜。
(四)創(chuàng)傷包扎
包扎的目的:保護傷口和創(chuàng)面,減少感染,減輕痛苦;加壓包扎有止血作用;用夾板固定骨折的肢體時需要包扎,以減少繼發(fā)損傷,也便于運送到醫(yī)院。
現(xiàn)場進行創(chuàng)傷包扎可就地取材,用毛巾、手帕、衣服撕成的布條等進行。包扎的方法如下:
1、布條包扎法
(1)環(huán)形包扎法。該法適用于頭部、頸部、腕部及胸部、腹部等處。將布條作環(huán)行重疊纏繞肢體數(shù)圈后即成。
(2)螺旋包扎法。該法用于前臂、下肢和手指等部位的包扎。先用環(huán)形法固定起始端,把布條漸漸地斜旋上纏或下纏,每圈壓前圈的一半或1/3,呈螺旋形,尾部在原部上纏2圈后予以固定。
(3)螺旋反折包扎法。該法多用于粗細不等的四肢包扎。開始先作螺旋形包扎,待到漸粗的地方,以一手拇指按住布條上面,另一手將布條自該點反折向下,并遮蓋前圈的一半或1/3。各圈反折須排列整齊,反折頭不宜在傷口和骨頭突出部分。
(4)“8”字包扎法。該法多用于關節(jié)處的包扎。先在關節(jié)中部環(huán)形包扎兩圈,然后以關節(jié)為中心,從中心向兩邊纏,一圈向上,一圈向下,兩圈在關節(jié)屈側交叉,并壓住前圈的1/2。
2、毛巾包扎法
(1)頭頂部包扎法。毛巾橫蓋于頭頂部,包住前額,兩角拉向頭后打結,兩后角拉向下頜打結,或者是毛巾橫蓋于頭頂部,包住前額,兩前角拉向頭后打結,然后兩后角向前折疊,左右交叉繞到前額打結。如毛巾太短可接帶子。
(2)面部包扎法。將毛巾橫置,蓋住面部,向后拉緊毛巾的兩端,在耳后將兩端上、下角交叉后分別打結,眼、鼻、嘴處剪洞。
(3)下頜包扎法。將毛巾縱向折疊成四指寬的條狀,在一端扎一小帶,毛巾中間部分包住下頜,兩端上提,小帶經(jīng)頭頂部在另一側耳前與毛巾交叉,然后小帶繞前額及枕部與毛巾另一端打結。
(4)肩部包扎法。單肩包扎時,毛巾斜折放在傷側肩部,腰邊穿帶子在上臂固定,疊角向上折,一角蓋住肩的前部,從胸前拉向對側腋下,另一角向上包住肩部,從后前拉向對側腋下打結。
(5)胸部包扎法。全胸包扎時,毛巾對折,腰邊中間穿帶子,由胸部圍繞到背后打結固定。胸前的兩片毛巾折成三角形,分別將角上提至肩部,包住雙側胸,兩角各加帶過肩到背后與橫帶相遇打結。
背部包扎與胸部包扎法相同。
(6)腹部包扎法。將毛巾斜對折,中間穿小帶,小帶的兩部拉向后方,在腰部打結,使毛巾蓋住腹部。將上、下兩片毛巾的前角各扎一小帶,分別繞過大腿根部與毛巾的后角在大腿外側打結。
臂部包扎與腹部包扎法相同。
包扎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包扎時,應做到動作迅速敏捷,不可觸碰傷口,以免引起出血、疼痛和感染。
(2)不能用井下的污水沖洗傷口。傷口表面的異物(如礦渣、礦粉等)應去除,但深部異物需運至醫(yī)院取出,防止重復感染。
(3)包扎動作要輕柔、松緊度要適宜,不可過松或過緊,結頭不要打在傷口上,應使傷員體位舒適,繃扎部位應維持在功能位置。
(4)脫出的內臟不可納回傷口,以免造成體腔內感染。
(5)包扎范圍應超出傷口邊緣5~10cm。
(五)骨折臨時固定
骨折固定可減輕傷員的疼痛,防止因骨折端移位而刺傷鄰近組織、血管、神經(jīng),也是防止創(chuàng)傷休克的有效急救措施。
1、操作要點
(1)在進行骨折固定時,應使用夾板、繃帶、三角巾、棉墊等物品。手邊沒有時,可就地取材,如板皮、樹枝、木板、木棍、硬紙板、塑料板、衣物、毛巾等均可代替。必要時也可將受傷肢體固定于傷員健側肢體上,如下肢骨折可與健側綁在一起,傷指可與鄰指固定在一起。若骨折斷端錯位,救護時暫不要復位,即使斷端已穿破皮膚露出外面,也不可進行復位,而應接受傷原狀包扎固定。
(2)骨折固定應包括上、下兩個關節(jié),在肩、肘、腕、股、膝、踝等關節(jié)處應墊棉花或衣物,以免壓破關節(jié)處皮膚,固定應以傷肢不能活動為度,不可過松或過緊。
(3)搬運時要做到輕、快、穩(wěn)。
2、固定方法
(1)上臂骨折。于患側腋窩內墊以棉墊或毛巾,在上臂外側安放墊襯好的夾板或其他代用物,綁扎后,使肘關節(jié)屈曲90°,將患肢捆于胸前,再用毛巾或布條將其懸吊于胸前。
(2)前臂及手部骨折。用襯好的兩塊夾板或代作物,分別置放在患側前臂及手的掌側及背側,以布帶綁好,再以毛巾或布條將臂吊于胸前。
(3)大腿骨折。用長木板放在患肢及軀干外側,半髖關節(jié)、大腿中段、膝關陳、小腿中段、踝關節(jié)同時固定。
(4)小腿骨折。用長、寬合適的木夾板2塊,自大腿上段至踝關節(jié)分別在內外2側捆綁固定。
(5)骨盆骨折。用衣物將骨盆部包扎住,并將傷員兩下肢互相捆綁在一起,膝、踝間加以軟墊,曲髖、曲膝。要多人將傷員仰臥平托在木板擔架上。有骨盆骨折者,應注意檢查有無內臟損傷及內出血。
(6)鎖骨骨折。以繃帶作“∞”形固定,固定時雙臂應向后伸。
(六)傷員搬運。
井下條件復雜,道路不暢,轉運傷員要盡量做到輕、穩(wěn)、快。沒有經(jīng)過初步固定、止血、包扎和搶救的傷員,一般不應轉運。搬運時應做到不增加傷員的痛苦,避免造成新的損傷及合并癥。搬運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呼吸、心跳驟停及休克昏迷的傷員應先及時復蘇后再搬運。若沒有懂得復蘇技術的人員時,則可為爭取搶救的時間而迅速向外搬運,去迎接救護人員進行及時搶救。
(2)對昏迷或有窒息癥狀的傷員,要把肩部稍墊高,使頭部后仰,而頭部偏向一側或采用側臥位和偏臥位,以防胃內嘔吐物或舌頭后墜堵塞氣管而造成窒息,注意隨時都要確保呼吸道的通暢。
(3)一般傷員可用擔架、木板、風筒、刮板輸送機槽、繩網(wǎng)等運送,但脊柱損傷和骨盆骨折的傷員應用硬板擔架運送。
(4)對一般傷員均應先行止血、固定、包扎等初步救護后,再進行轉送。
(5)一般外傷的傷員,可平臥在擔架上,傷肢抬高;胸部外傷的傷員可取半坐位;有開放性氣胸者,需封閉包扎后,才可轉運。腹腔部內臟損傷的傷員,可平臥、用寬布帶將腹腔部捆在擔架上,以減輕痛苦及出血。骨盆骨折的傷員可仰臥在硬板擔架上,曲髖、曲膝、膝下墊軟枕或衣物,用布帶將骨盆捆在擔架上。
(6)搬運胸、腰椎損傷的傷員時,先把硬板擔架放在傷員旁邊,由專人照顧患處,另有兩三人在保持脊柱伸直位,同時用力輕輕將傷員推滾到擔架上,推動時用力大小、快慢要保持一致,要保證傷員脊柱不彎曲。傷員在硬板擔架上取仰臥位,受傷部位墊上薄墊或衣物,使脊柱呈過伸位,嚴禁坐位或肩背式搬運。
(7)對脊柱損傷的傷員,要嚴禁讓其坐起、站立和行走。也不能用一人抬頭、一人抱腿或人背的方法搬運,因為當脊柱損傷后,再彎曲活動時,有可能損傷脊髓而造成傷員截癱甚至突然死亡,所以搬運時要十分小心。
在搬運頸椎損傷的傷員時,要專有一人抱持傷員的頭部,輕輕地向水平方向牽引,并且固定在中立位,不使頸椎彎曲,嚴禁左右轉動。搬運者多人分別托住頸肩部、胸腰部、臀部及兩下肢,同時用力移上擔架,取仰臥位。擔架應用硬木板,肩下應墊軟枕或衣物,使頸椎呈伸展樣(頸下不可墊衣物),頭部兩則用衣服固定,防止頸部扭轉,且忌抬頭。若傷員的頭和頸已處于曲歪位置,則需按其自然固有姿勢固定,不可勉強糾正,以避免損傷脊髓而造成高位截癱,甚至突然死亡。
(8)轉運時應讓傷員的頭部在后面,隨行的救護人員要時刻注意傷員的面色、呼吸、脈博,必要時要及時搶救。隨時注意觀察傷口是否繼續(xù)出血、固定是否牢靠,出現(xiàn)問題要及時處理。走上下山時,應盡量保持擔架平衡,防止傷員從擔架上翻滾下來。
(9)運送到井上,應向接管醫(yī)生詳細介紹受傷情況及檢查、搶救經(jīng)過。
二、現(xiàn)場急救方法
現(xiàn)場急救的關鍵在于“及時”。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場急救搞得好,可減少20%傷員的死亡;人員受傷害后,2min內進行急救的成功率可達70%,4~5min內進行急救的成功率可達43%,15min以后進行急救的成功率則較低。
(一)對中毒或窒息人員的急救
(1)立即將傷員從危險區(qū)搶運到新鮮風流中,并安置在頂板良好、無淋水的地點。
(2)立即將傷員口、鼻內的粘液、血塊、泥土、碎石等除去,并解開其上衣和腰帶,脫掉其膠鞋。
(3)用衣服覆蓋在傷員身上以保暖。
(4)根據(jù)心跳、呼吸、瞳孔等特征和傷員的神志情況,初步判斷傷情的輕重。正常人每分鐘心跳60~80次、呼吸16~18次,兩眼瞳孔是等大、等圓的,遇到光線能迅速收縮變小,而且神志清醒。休克傷員的兩瞳孔不一樣大、對光線反應遲鈍或不收縮。對呼吸困難或停止呼吸者,應及時進行人工呼吸。當出現(xiàn)心跳停止的現(xiàn)象(心音、脈博消失,瞳孔完全散大、固定,意志消失)時,除進行人工呼吸外,還應同時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急救。
(5)對SO2和NO2的中毒者只能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不能進行壓胸或壓背法的人工呼吸,否則會加重傷情。當傷員出現(xiàn)眼紅腫、流淚、畏光、喉痛、咳嗽、胸悶現(xiàn)象時,說明是受SO2中毒所致。當出現(xiàn)眼紅腫、流淚、喉痛及手指、頭發(fā)呈黃褐色現(xiàn)象時,說明傷員是受NO2中毒。
(6)人工呼吸持續(xù)的時間以恢復自主性呼吸或到傷員真正死亡時為止。當救護隊來到現(xiàn)場后,應轉由救護隊用蘇生器蘇生。
(二)對外傷人員的急救
(1)對燒傷人員的急救。礦工燒傷的急救要點可概括為滅、查、防、包、送5個字。
滅:撲滅傷員身上的火,使傷員盡快脫離熱源,縮短燒傷時間。
查:檢查傷員呼吸、心跳情況;檢查是否有其他外傷或有害氣體中毒;對爆炸沖擊燒傷傷員,應特別注意有無顱腦或內臟損傷和呼吸道燒傷。
防:要防止休克、窒息、創(chuàng)面污染。傷員因疼痛和恐懼發(fā)生休克時或發(fā)生急性喉頭梗阻而窒息時,可進行人工呼吸等急救。為了減少創(chuàng)面的污染和損傷,在現(xiàn)場檢查和搬運傷員時,傷員的衣服可以不脫、不剪開。
包:用較干凈的衣服把傷面包裹起來,防止感染。在現(xiàn)場,除化學燒傷可用大量流動的清水持續(xù)沖洗外,對創(chuàng)面一般不作處理,盡量不弄破水泡以保持表皮。
送:把嚴重傷員迅速送往醫(yī)院。搬運傷員時,動作要輕柔,行進要平穩(wěn),并隨時觀察傷情。
(2)對出血人員的急救。對這類傷員,首先要爭分奪秒,準確有效地止血,然后再進行其他急救處理。止血的方法隨出血種類的不同而不同。出血的種類有:①動脈出血,血液是鮮紅的,而且是從傷口向外噴射。②靜脈出血,血液是暗紅色,血流緩慢而均勻。③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呈紅色,像水珠似地從傷口流出。
對毛細血管和靜脈出血,一般用干凈布條包扎傷口即可,大的靜脈出血可用加壓包扎法止血,對于動脈出血采用指壓止血法或加壓包扎止血法。
對于因內傷而咯血的傷員,首先使其取半躺半坐的姿勢,以利于呼吸和預防窒息。然后,勸慰傷員平穩(wěn)呼吸,不要驚慌,以免血壓升高,呼吸加快,使出血量增多。最后等待醫(yī)生下井急救或護送出井就醫(yī)。
(3)對骨折人員的急救。對骨折者,首先用毛巾或衣服作襯墊,然后就地用木棍、木板、竹芭片等材料做成臨時夾板,將受傷的肢體固定后,抬送醫(yī)院。對受擠壓的肢體,不得按摩、熱敷或綁電纜皮,以免加重傷情。
(三)對溺水者的急救
對溺水人員應迅速采取下列急救措施
(1)轉送:把溺水者從水中救出以后,要立即送到比較溫暖和空氣流通的地方,松開腰帶,脫掉濕衣服,蓋上干衣服,以保持體溫。
(2)檢查:以最快的速度檢查溺水者的口鼻,如果有泥水和污物堵塞,應迅速清除,擦洗干凈,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3)控水:使溺水者取俯臥位,用木料、衣服等墊在肚子下面;或將左腿跪下,把溺水者的腹部放在救護者的右側大腿上,使其頭朝下,并壓其背部,迫使其體內的水由氣管、口腔里流出。
(4)人工呼吸:上述方法控水效果不理想時,應立即做俯臥壓背式人工呼吸或口對口吹氣,或胸外心臟擠壓。
(四)對觸電者的急救
(1)立即切斷電源,或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2)迅速觀察傷員有無呼吸和心跳。如發(fā)現(xiàn)已停止呼吸或心音微弱,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
(3)若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時,應同時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
(4)對遭受電擊者,如有其他損傷(如跌傷、出血等),應作相應的急救處理。
第三節(jié) 事故現(xiàn)場負責人應急救援組織
礦山發(fā)現(xiàn)爆炸、火災、水災、冒頂、煤與瓦斯突出等重大災害事故時的初期階段,波及的范圍和危害一般較小,即是撲救和控制事故的有利時期,也是決定礦井和人員安全的關鍵時刻。多數(shù)情況下,事故發(fā)生時期,礦山專業(yè)救護人員難以及時到達現(xiàn)場救援搶險,遇險人員如何及時、正確地開展自救、互救和現(xiàn)場急救,對保護自身安全和控制災情損失具有重要作用。搶險救援實踐證明,事故現(xiàn)場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區(qū)隊長、班組長、礦山干部,也包括有經(jīng)驗的老工人等)若能發(fā)揮高度政治責任心,勇于承擔事故現(xiàn)場應急救援職責,正確組織遇險人員救災與避災,自救與互救,對減少災害損失和人員傷亡,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事故現(xiàn)場負責人,為了充分發(fā)揮現(xiàn)場組織應急救援作用,必須根據(jù)本人的工作環(huán)境特點,認識和掌握常見事故的規(guī)律,了解事故發(fā)生前的預兆和事故發(fā)生后的征兆,牢記各種事故的避災要點,熟悉礦井的避災路線和安全出口,掌握搶救傷員的基本方法和現(xiàn)場創(chuàng)傷急救操作技術。
事故發(fā)生后,現(xiàn)場負責人要充分發(fā)揮高度政治責任心,能敢于擔負起現(xiàn)場應急救援職責。同時還必須做到以下各點:
(1)認真組織。按應急預案計劃,要求所有人員要統(tǒng)一行動,聽從指揮,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各行其事、盲目蠻干。
(2)沉著冷靜。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臨危不亂,鼓動大家樹立堅定的信心,并在各環(huán)節(jié)上做好充分準備,謹慎妥善地行動。
(3)遵循原則。要求遇險人員遵循救災和避災基本原則。即:及時報告災情、應急救援、積極搶救、安全撤離和妥善避災。
(4)隨機應變。在組織搶救、撤離災區(qū)和避災待救時,要密切注意(險)災情變化,當可能出現(xiàn)危及人員安全時,要果斷采取應變和應急措施,避免人員傷亡。切忌圖省事或存僥幸心理冒險行動。
(5)及時聯(lián)絡。在整個搶險和避災過程中,要想方設法,及時與礦調度室取得聯(lián)系,告知災情、遇險人員位置、人數(shù)、遇到的困難情況等,爭取早日獲救。
(6)團結互助。現(xiàn)場負責人要以身作則,并要求所有遇險人員發(fā)揚團結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己的風格,要充分準備做好思想工作,發(fā)揮積極力量,互相照顧,同心協(xié)力,共度難關。要盡量使遇險人員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和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樹立堅定的獲救脫險的信念,互相鼓勵,以極大的毅力克服一切困苦,直到最后勝利;特別是在遇險待救時間較長時,千萬不可悲觀失望和過分憂慮,更不得急躁盲動。